贺 铿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很高兴被邀参加今天的论坛并谈谈我的观点。“大国复兴与自主品牌崛起”是一个很好的论题,值得深入研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经济有长足发展,物质丰富了,生活也相对富裕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国力还不强盛,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为此,针对某些流行理论我简要地讲几个观点:
1、中国还远远没有到达“中等收入”
有些人鼓噪:“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是毫无根据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原本就是虚无子有的伪理论,即便按这种伪理论,伪命题,中国也远远没有达到“中等收入”。收入水平是一个比较级概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概念。60年前,在英国、美国等富裕国家,拥有100万美元家产,就是令人十分羡慕的“100万富翁”,今天拥有100万美元可能中产阶级也夠不上;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非常羡慕万元户,今天万元户也算不上是中产阶级了,因为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8896元。自己与自己比较,我们进步了,发展了。但是横向比较,我们还很穷,很落后。我国经济总量虽然跃居世界第二,超过了日本。但是并不富裕,综合国力不强。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2013年,在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排名中,我国人均GDP排名第86位,人均收入排名89位,富裕指数排名101位。都在中等偏下,没有什么值得沾沾自喜。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的综合国力还很弱,自主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产品质量不高。为此,我们必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要下力气提高生产力水平创造中国品牌产品
生产力水平代表国家的发达程度。现代生产力主要指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由知识水平决定的创新能力。生产工具也很重要,但是工具是人掌握的。我们引进了不少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线,但是我们生产的产品质非但超不过人家,而且经过我们的手就比人家差!什么道理?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劳动力素质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与日本比较,我国30年高速发展主要是依靠人口红利和投资驱动;日本30年的高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创新。同样引进技术,日本很快消化了,成了日本技术;我们引进技术绝大多数没有变成中国技术,仅仅是产品由中国制造。同样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发展,日本出口的是高附加值的日本产品;我们出口的大多数是中国制造的外国知识产权产品。
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很重要。近200年来,世界经济快速增长,是因为发生了3次改变生产活动方式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在上世纪50-70年代,以1946年第一台电脑ENIAC诞生为标志,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日本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适时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大幅度跃升,经济增年均10%以上,1968年经济总量超过德国,1988年人均收入超过美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品牌产品是国家的名片,它像大学的名教授,决定国家的实力和地位。领带和西服品牌决定了意大利的服装地位,手錶品牌决定了瑞士的钟錶业地位,西门子品牌决定了德国的工业地位,等等。我们今天靠什么品牌产品决定中国的地位呢?基本没有!必须猛醒,脚踏实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