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关于依法治国讨论的几个焦点

核心提示: 十八大以来,围绕“依法治国”这一宏观议题,社会各界进行了诸多讨论。为把脉当前社会各界尤其是思想理论界对依法治国的认知情况,在四中全会即将召开的关键节点上,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通过登门拜访、电话采访、邮件访谈等多种形式,对200余名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

十八大以来,围绕“依法治国”这一宏观议题,社会各界进行了诸多讨论。为把脉当前社会各界尤其是思想理论界对依法治国的认知情况,在四中全会即将召开的关键节点上,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通过登门拜访、电话采访、邮件访谈等多种形式,对200余名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梳理发现,关于“依法治国”,参与范围最广、争论最为激烈的主要是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依法治国究竟该如何践行法治?专家认为,具体措施是多样的,但追根溯源,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还在于建构“法治秩序”。因此,无论是常规工作还是创新改革,都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理念,即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第二,反腐如何制度化、法制化?以法治手段、通过制度形式使反腐常规化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但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则见仁见智。主要观点有:树立制度的绝对权威,限定执法者的权力边界;严格执法,依照法律条文的规范和事实本身来侦查、审判腐败案件;加强权力的监督等。

第三,如何发挥法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大多数学者认同这一改革方向,提出要将民主法治精神切实贯彻到执政党和政府的思维与行动中,推进执政党以及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本次讨论总体来说关注度高、参与人数众、观点交锋激烈、讨论范围涵及多个层面,但所有人都始终凝聚在“依法治国”这杆大旗之下。可见,依法治国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已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并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反腐还是治理现代化都在这一框架内有序进行。通过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一方面,我党在用制度监督制约权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尚有一段距离,制度主要由法律提供,加强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最终还是要依赖法治;另一方面,讨论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亟待澄清,主要有两点:一是混淆概念、偷梁换柱。习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这与西方的“宪政”概念存在明显区别,但有学者将其等同于“宪政”,值得警惕。二是具体议题讨论存在失衡。如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讨论,谈国家治理体系的较多,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显不够。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责任编辑:刘瑞一]
标签: 依法治国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