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沉淀与演进:中国改革得与失

核心提示: 回溯几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可以证明,改革的实现是一个由理想逐步变为现实的动态过程。

改革积沉淀

改革始于南海之圈,迸发出的改革火花点燃整个中国腹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是创造天量财富的改革,同时带来的无限的物质利益更是无法比拟。回溯几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可以证明,改革的实现是一个由理想逐步变为现实的动态过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的总财富大量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穷人数大幅度减少,中间阶层在逐步扩大。与此同时,低收入阶层依然占60%的比重,一部分人群收入过高,贫富差距(包括地区、城乡、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等)也呈现出扩大之势,而且这种扩大趋势目前仍未得到根本扭转。

改革带来的积淀包含正负两面,在总结辉煌成就的同时,必须要看到改革所带来的负面后果。改革沉淀,承载的不仅是改革红利及硕果,而且带来的消极面积淀必须给予高度警惕。

改革循渐进

改革的资源并非无限,只有将有限的改革资源置于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将这一优先选项发挥出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有时间表。最新一轮的改革目标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是若干改革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当前我们要正视的先行阶段。

殷鉴不远,我们如何站得更高,就需要保持改革的永续且循序。改革就是需要循着这样一种渐进的思路来运行,使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的作用优先体现,这样不仅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更为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可能。

改革强动力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全新定位。如何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前景之下,破除改革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关键性考验。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兴利除弊,如果再继续沿着政治这一单向度的体制内部的过度允诺走下去,那必然适得其反。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倒逼模式,它已经由权力者的一厢情愿走向了普通公民的权力诉求。

“不改革的症结在于改革动力不足”。如何重聚改革共识,这不仅承载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希冀,更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在新的历史阶段,改革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支持。这种支持来自造梦者的执着追求,个人是国家发展的载体,是改革的参与者和践行者;这种支持来自国家的制度支撑,仅靠个人的奋斗远不及集体力量的强大,而建立在国家层面的个人发展方能实现共赢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在改革探索中提供的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新路径。这不是改革开放的终结,是改革的发展;这不是休止符,是改革的最强音。我们要怀着对改革的执着,对梦想的追求,继续改革的传递。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中国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