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克服“本领恐慌”的三大根本之道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

近平同志指出:“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这种“不适应”,说到底,就是“本领恐慌”。它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做好工作的本领。出现“本领恐慌”的同志,虽然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和干劲,但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南辕北辙。

本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破解“本领恐慌”,根本是要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贯穿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

学习矛盾分析方法,把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钥匙”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 从方法论上说,习近平同志于此所提出的是矛盾分析方法。

列宁说:“对立面的统一”是“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对立面的统一就是矛盾。矛盾揭示了现实世界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指出:“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后来,毛泽东同志说得更直接:“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由此可见,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处理好事物的矛盾。

什么是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人类世界中基于实践生成发展的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斗争性和统一性是其两种基本属性,前者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性质、倾向和趋势;后者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结合、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性质、倾向和趋势。 不过,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恩格斯说:“所有的两极对立,都以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为条件;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结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由此,我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既要看到矛盾的对立面,也要看到矛盾的统一面,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政府与市场是一对矛盾,一方是“看得见的手”,另一方是“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时常与“看不见的手”发生冲突。如何看待并处理好这两只“手”的关系,不仅是中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课题,更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实践难题。于此,习近平同志熟练地运用矛盾分析法予以分析、处理。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他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所以,我们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时,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以“弥补市场失灵”。 显然,习近平同志既看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看到了它的不足;既看到了政府与市场的区别,更看到两者的联系。所以,他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力求在对立统一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当然,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这些矛盾各具特点,在人类世界的复杂发展过程中或复杂矛盾体系中,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发展过程本质;就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诸多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或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的双方而言,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规定、决定和主导的作用,但非根本矛盾、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它们对于事物的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有鉴于此,我们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主流、抓重点,又要搞清支流、注意枝节。这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主题。如何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为我们展示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范例。众所周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基于此,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但是,“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一言以蔽之,“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的改革,以解决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论,在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屡见不鲜。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他对党的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分析方法非常值得学习。习近平同志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这是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还很不平衡的国家,在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要不断巩固、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但是,说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并不是说其他工作都不重要了,可以一俊遮百丑了,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