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多角度看待官场逆淘汰

核心提示: “逆淘汰”的表述,以高度凝练的文字出现,比较准确地描述了一种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的现象。“逆淘汰”的本质是不能优化配置人才资源的问题,纠正“逆淘汰”的关键在于深化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现实的抓手是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逆淘汰”是相对于“正淘汰”而言的

8月16日有一则消息:在广东省委向中央第八巡视组反馈整改情况的通报中,公布了对茂名市领导干部系列违纪违法案件中涉嫌行贿买官人员159人的组织处理结果。其中,有个信宜市的镇长,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扎根基层,努力工作,市里召开领导干部大会经常表扬他,但多年没有提拔。为了当上镇党委书记,他抵押贷款5万元,自己掏了15万,凑了20万元去行贿,此后很快被提拔,却也在后来被人揭发,受到组织处理。①

在人们同情与惋惜之余,再次引发关于“逆淘汰”的热议。其实,仔细分析这件事,只是在这位镇长尚未提拔之前,属于“逆淘汰”现象,而他的出事,则应归入“正淘汰”。做这样的分析,就是希望在讨论“逆淘汰”之前,先把概念搞清楚。

“逆淘汰”是相对于“正淘汰”而言的。本来,在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和法治环境中,应该是按照这样的规则来运行:好的淘汰坏的,优质的淘汰劣质的,君子淘汰小人,忠诚的淘汰投机的,实干的淘汰空谈的,正气的淘汰邪气的,有能力的淘汰靠关系的,不跑不送的淘汰跑官要官的,清廉的淘汰腐败的……然而,由于政策和规则遭到人为地破坏,导致结果被颠倒了过来,就成为“逆淘汰”。这就是指,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存在着不公正现象,那些政治坚定、品行端正、作风扎实、埋头苦干、廉洁奉公的老实人得不到较快提拔,而那些善于投机钻营、擅长巴结讨好领导、喜欢勤跑勤送的人倒“进步”快了,甚至排挤、淘汰掉了优秀干部。

“逆淘汰”的表述,以高度凝练的文字出现,比较准确地描述了一种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的现象。但笔者查遍了学术研究文献,并未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成果,可见,这不算一个严谨的科学概念。当然,这并不能排除“逆淘汰”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科学成分。这作为一种主观感觉到的现实,恐怕确实存在于现实之中,不仅发生在干部提拔中,而且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在一些地方“逆淘汰”已然成为“正常”现象

究竟存在不存在“逆淘汰”现象?如果存在,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

首先,在一些地方“逆淘汰”已然成为“正常”现象,特别是某些腐败的高级官员当政或当过政的地方,搞的不是任人唯贤,而是搞任人唯亲、任人唯上、任人唯圈、任人唯顺、任人唯钱、任人唯言,严重消解了“汰优择劣”的良性机制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果,成为当下那里很多干部“为政不为”、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思想根源之一,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之一。这就说明,抓了一两个腐败分子,不能就此打住,还要进一步纠正他曾经做过的坏事,才能把这个地方的风气搞好。

其次,从我国长期以来的人才选拔和使用制度来看,权力配置确实存在着病症。中国古代官场有著名的“淘汰清官定律”——贪官在官场这个浑水坛里能如鱼得水,清官却注定混不下去。没有棱角的人,在许多场合吃得开,这是由封建专制与官场内部许多层面和方面的潜规则导致的。在现代社会,以领导的评价选拔为例,类似现象也没有完全绝迹。组织上考察和选拔用人的标准是“德、能、勤、绩、廉”,但具体执行中的空间很大。“德”的标准常不细化,难以判断;“勤”虽比较容易识别,但未必体现人最重要或最关键特质;“绩”的考核相对比较客观,但有些同志往往抱有不服气的心态,而且干事越多的人,犯错误的概率就越大;“廉”在制度设计上不周密,即使是贪腐已被周边人看出蛛丝马迹了,也常因无实据而难以形成判断。所以,当选拔任用制度不完善时,“逆淘汰”现象就成为必然。

再次,在一个人才流动的社会中,有“正淘汰”就会有“逆淘汰”,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源总是稀缺的,人才资源也是这样。人们总是希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希望将人才资源用足、用好,但人这种资源是特殊资源,与其他物质性资源有本质的区别。严格地讲,把人当作资源是一种比喻。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其实是一个政治命题,而不是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意义上的命题,因为人是具有主动性和权利诉求的高级动物,人才是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特殊体。在传统的体制中,人才资源配置方式是按照拥有者的意志进行分配、馈赠和使用,即权力配置;随着社会发展,人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人才流动,于是便有了买卖,即市场配置。对于人这类特殊的、最珍贵的资源,无论个人或组织,除了采用权力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机制外,还因其能动性和拥有个人主权,人才有自组织活动,即自主配置。对应于三种配置机制,则会出现三种人才流动模式:组织流动(无论是被动流动还是主动流动,都是由一定组织程序决定)、市场流动(按市场规律通过“交易”达成)、自主流动(自我决定)。

由于人存在着易变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三种配置机制有效运行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因为难以准确判断人才资源的特点和价值,权力配置往往有失公允,使人才组织流动低效。于是不少人才寻求市场配置,“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跳槽就是通过市场流动,寻找合适的岗位。但市场机制也常常遇到信息不对等的困扰,只能利用多次重复交易获得间接信息,并通过双方认同实现“不平等均衡”——个人认为仍然是大材小用,但不得已接受,获得暂时的稳定配置。如果对权力配置和市场配置都不满意,希望通过自我来实现价值,人们也可能会选择自我选择,如自己创业。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瑞一]
标签: 多角度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