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境域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经济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形成了富有创新性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写就了邓小平在30年前就期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从“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倒逼思维

马克思在1843年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时,就强调“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的重要性。在当代中国,“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在根本上就是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事实出发。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是思考和探究中国经济改革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现实根基。

在当今世界,“国民经济的事实”不可须臾脱离经济全球化的“事实”。习近平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总是同对世界经济的把握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在分析2013年经济形势时,他强调:“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以“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的“经济的事实”,作为综合判断2013年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重要根据。

“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就是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之“事”求其所“是”,就是从实际的和现实中发现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所在,如习近平所强调的:“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直面现实,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以“问题倒逼”,能进一步增强经济改革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切实推进经济改革进程。习近平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从“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到“问题意识”、再从“问题意识”到“问题倒逼”,既是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路径,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特色的彰显。

“历史、现实与未来相通”的理论和实践探究视域

习近平多次提到:“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对现实问题的理解时常与历史、未来的探讨结合在一起。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系中探究理论探索的真谛和实践进展的路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强调:“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习近平就十分重视对党的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历史经验”的探索。他指出:“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由此得出的重要结论就是:“从理论上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进一步作出定位,这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对“历史经验”的探索,不仅明示了前人探索的印迹,而且还留下了前人探索中的智慧和勇气;不仅揭示了理解现实的基础,而且还留下了继续探索的台阶;不仅显现了未来发展的路径,而且还留下了接续前行的经验。如习近平强调的:“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结合是经济学方法的内在要求,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给我们的重要的方法论和立场、观点上的深刻启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新。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习近平   经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