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不断进行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邓小平坚持了毛泽东为我们描述的美好蓝图:“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局面,这就是我们今天和今后所要努力实现的政治局面。”[182]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政治局面,必须进行全面的体制改革,制定新的制度。邓小平指出:“要进行机构改革和全面的体制改革。机构改革、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机构改革现在还只是开始。全面的体制改革包括好多方面,像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领导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宪法有密切的联系。就国体说,要解决民主和专政的问题,只讲民主不讲专政不行,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政体说,要解决民主和集中的问题,只讲民主不讲集中不行。国家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都要高度民主、高度集中。这些方面都有一个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还只是试点。这几年实行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是有成绩的。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找新办法、制定新制度,使整个国家的各种体制越来越完善,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183]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政治局面,必须健全国家治理,拓展制度实现形式。一讲到发挥制度作用,人们自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人民民主专政、通过社会控制这一“硬性制度”来实现。这并没有错,这是由国家的本质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专政职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这就需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采用社会治理等“软性制度”来引导。在这方面邓小平的探索也给我们许多启发。
一是探索“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的体制机制。1988年9月12日在同主要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说:“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不能再搬用过去困难时期那些方法了。”社会发展起来了,管理方法也要随之转变,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二是探索“治理政治环境”的体制机制。1989年4月25日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说:“只有态度鲜明,措施坚决,支持地方放手处理,才能把这场动乱制止下去。我们不是讲治理经济环境吗?现在也要治理政治环境。”[184]保持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是“治理国家”的大道理,三是探索“用很温和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的体制机制。1987年3月3日会见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在谈到学生闹事问题时指出:“我们这次用很温和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搞四个现代化,使中国发展起来,就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建设。”[185]
早在34年前的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著名的关于党和国家制度的报告中就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186]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坚强制度支撑,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我们为日益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感到骄傲,为国际间不同制度竞争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用我们的全部心血和奋斗,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制度自觉和制度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