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社会管理创新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山西长子县县委副书记丁向东
做客人民论坛网“政论大讲堂”
人民论坛网北京6月26日讯(记者常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在当前,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现的新形势下,及时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构建多元调解机制,是实现“零上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人民论坛网“政论大讲堂”栏目特邀山西长子县县委副书记丁向东,就如何“依托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网友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因尧王的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县名。全县共辖14个乡镇399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是长治市第一人口大县。但也曾一度出现过赴省进京上访多、陈年老案遗留多、群体问题积累多的“三多”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县和谐稳定的老大难问题。2008年以来,长子县政府狠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现了2008年至今赴京“零上访”,长子县如何实现这一转变?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哪些积极探索与创新?丁向东副书记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首先,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依靠群众、为民做主”的理念,着力依靠群众解决群众问题。将农村民调、治保、红白理事、建房规划等与一家一户需求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进行整合,成立了农村民事管理委员会,组建专职民调员队伍;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以30户为一个网格,将全县399个行政村、4个社区划分为3500个网格,由群众推选“格长”,具体负责本网格内治安巡逻、信息预警、民事代办等事项,组建了县、乡、村三级专职民调员队伍,专门受理群众信访事项。其次,畅通诉求渠道,构建了司法、行政、行业、民间“四位一体”无缝隙矛盾联调格局,注重依法依理依情调解。再次,及时呼应群众诉求,将代办户籍、机动车补牌补证等26个职能部门的78项职能下沉到乡镇,16个职能部门的43项职能下沉到农村,由乡村两级为群众提供零距离的代理代办服务,有效解决了以往“机构很多,办事太拖”、“干部不少,有事难找”的问题,并把加大民生保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最后,搭建长效保障体系,建立全县社会治理信息数据库,并将社会治理作为考核重要内容。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使社会矛盾在初始阶段得以有效化解,群众利益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响应,社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在萌芽状态得到有效遏止,为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营造良好环境。山西长子县“为民做主”不如“让民做主”的模式,为基层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经专家学者、大众投票、媒体推选多渠道、多主体、多视角评选为“中国治理创新100佳经验”。对此,丁副书记表示,今天的荣誉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又一个起点。今后将继续秉承“依靠群众、民事民办、让民做主”的理念,进一步承接地气,创新思路,强化举措,落实责任,努力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