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双重标准使美国网络霸权主义显露无遗

作者: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孙兴杰

5月19日,美国司法部正式起诉五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指控他们从6家美国公司窃取商业机密。这一举动引起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的强烈抗议。斯诺登事件已经让美国的网络霸权显露无疑,美国监听全球的同时却指控中国窃取商业机密,贼喊捉贼,州官放火的霸权心态淋漓尽致地暴露出来。

从所谓的间谍案曝光之后,中国外交和国防部门作出了及时而强烈的反应,斥责美国方面的伪善,并提出中国是美方网络窃密和监听、监控的严重受害者。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仅仅过去的两个月,源自美国的网络攻击直接控制了中国118万台电脑,美国黑客对中国目标进行的“后门”袭击为5.7万次,“钓鱼”尝试为1.4万次。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将根据形势发展,对美方所谓起诉作出进一步反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空间成为地缘政治争夺的新高地,美国力图确立互联网霸权。2011年美国白宫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明确了确立美国在互联网空间主导地位的目标。斯诺登所披露的事实便是美国追逐网络霸权的行动,而斯诺登的出现让美国陷入了“满头包”的窘境。美国不但与巴西等新兴大国关系受损,而且与德国等欧洲盟友关系也陷入紧张之中,若不是乌克兰危机,德国会带领欧盟与美国重新审视网络信息的分享规则。

美国本来在网络安全方面占据道德制高点,但斯诺登扭转了这一态势。时下美国重拾商业间谍案的话头,对中国不断指责,试图以司法形式打一场舆论战,转移舆论的焦点,将中国拉入网络安全的漩涡之中。美国在国内进行起诉,中方人员注定会缺席,这何尝不是美国对内的一场公共外交“秀场”呢?经过漫长的司法过程,美国政府意图让其公民确信来自中国网络攻击的威胁,从而为美国政府的监控行为提供合法性。

中美之间的网络间谍风波并不是从这次起诉开始,去年习近平主席访美之前,美国高调指控中国窃取美国商业秘密,但斯诺登事件出来之后,美国哑火了。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一部分,中美同意建立网络安全联合工作组,就网络信息安全进行磋商。但美国司法部的举动显然破坏了中美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关系,若中方采取对等措施予以反制,那网络安全将成为中美博弈的新领域。

美国一方面方面郑重其事地起诉中国,另一方面并没有明确放弃监听他国领导人、企业,这种双重标准正是美国网络霸权的体现。美国方面认为如果监听活动服务于外交和国防,则是可以容忍的。斯诺登将美国无处不在的监听互动披露出来之后,美国政府并没有停止这些项目,反而以各国都有类似的监听活动作为借口。美国不能容忍的是商业领域的间谍活动,并将这些活动与知识产权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中国而言,国家安全具有首要地位,美国自己屁股不干净却要抹黑他国,显然,美国司法部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声誉和形象。

美国此前一直怀疑中国的信息技术公司——华为服务于中国政府与军队,但斯诺登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华为被监听!美国政府可能会辩解,美国不会将华为的机密透露给本国公司。这样的说辞,可能只有美国人自己相信。上个世纪90年日美就汽车问题进行谈判的时候就使用了窃听技术,换言之,美国并不是一个洁身自好者,却义正词严地起诉中国。

目前,全球经济体系进入转型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家,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家。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提升已经对美国的商业巨头形成了威胁,典型的如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另外中国国企的庞大身躯让美国企业感到不安。商业间谍案背后是让中国背上不正当竞争的污名。

美方首次对商业领域的窃听提起诉讼,这可能是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征兆,即经济领域的博弈将成为重点。美国这次起诉已经超越了一般间谍案的意义,而带有强烈的经济博弈的意味,意图打压中国经济崛起的势头。

近代以来,地缘政治的含义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从陆权到海权,再到制空权,而现在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空间不仅承载着信息(机密),也是财富与战略的高地。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商业运作的模式。可以断言,得未来的互联网霸权者,得天下。美国的监听活动以及对中国的起诉都是确立与巩固互联网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领域,美国司法部可以对瑞士银行开出巨额罚单,而瑞士只能服从美国的国内法,根源还在于美国的金融霸权。同样,美国司法部将中国公务人员告上美国法庭,潜台词就是未来全球互联网规范要遵循美国国内法。

中美之间的网络博弈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面对不断“挑事”的美国,中国不仅要“不怕事”,还得学会对“挑事”进行预防性的反制。在一个全球竞争与较量不断加剧的时代,这也是外交能力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