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湖南邵阳县:“三廉教育进家庭”成效显著

基本情况:

为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品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建设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2010年8月以来,邵阳县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家庭道德教育。《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0多家主流媒体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推介报道。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局长孙学玉批示:“邵阳县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的做法很好,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党员干部道德品质很有帮助,为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宝贵经验。”原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国批示:“邵阳县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家庭道德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干部健康成长,促进创先争优,是有益的探索。”

主要做法:

(一)明确内容,确保活动有的放矢

我们在活动开展前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意见建议,确定了活动六大内容:一是孝敬父母。要通过物质关心、精神关怀、身体关照等方式,精心赡养父母。二是忠于配偶。夫妻双方要关心体谅、坦诚衷心、互敬互爱、融洽感情,坚决反对不良不忠行为。三是爱护子女。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尊重子女,不放之任之,不迁就溺爱,切实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身体和心理健康。四要团结家人。兄弟姐妹要互帮互谅,珍惜亲情,顾全大局,和睦相处,共同建设和谐家庭。五是关心朋友。真诚待友,尊敬长辈,尽己所能扶贫济困,热心帮助困难朋友。六是帮助邻里。与邻为善,以邻为友,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二)创新载体,确保活动扎实有效

我们明确规定了教育活动的五个载体。一是开展“三廉教育进家庭”。“三廉”即:父母廉心、干部廉政、亲属廉身。父母要经常教育引导子女廉洁从政,干部在履职从业中要自觉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亲属不要从事违纪违规的活动。二是开展“模范夫妻上讲台”。各单位每年开展一次党员干部“模范夫妻”评选,让“模范夫妻”走上讲台,谈体会。三是开展“家人亲情零距离”活动。要求党员干部主动关心家人,常与家人谈心,为家人解难。四是开展“优秀子女大评比”活动。每年在党员干部子女中评选“学习榜样奖”、“工作优秀奖”和“品行优良奖”。五是开展“邻里亲友手牵手”活动。各单位党员干部积极参加邻里相识、相知活动,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方面,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保障,确保活动稳步推进

建立了三项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家庭道德教育汇报制。将党员干部遵守家庭道德情况作为党员组织生活会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干部年度述职述廉,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的一条具体标准,定期组织点评,组织群众评议。二是建立入党、提拔家庭推荐、鉴定制。我们将遵守家庭道德情况作为工作人员评先评先、入党、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前、干部提拔公示期间,要查看家长或配偶推荐、鉴定。三是建立相关部门联合督查制。县委组织部、督查室等有关部门定期或不期联合督查党员干部家庭道德教育情况,及时掌握、推介先进典型。

效果与价值:

一是引起了社会共鸣,赢得了群众赞誉。活动开展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9月10日新华社资深记者范军威一行深入邵阳县实地采访时表示:“邵阳县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并实行家庭道德鉴定制,在全国是首创,这种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超越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祖国宝岛台湾的刘时贤先生专门寄来《台湾联合报》的报摘和信函:“将家庭道德普及全国,则社会谦让和睦,国泰民安。”许多网友为我县探索创新的勇气、考德“试水”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广大干部家属感慨地说:“感谢组织给我们一个监督的平台,为我们把了亲情关。”

二是融洽了亲情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对干部、对亲属、对邻里都是一次家庭道德教育的警醒,是弥合人性、防止亲情破离的预防针,是家庭和谐的催化剂。许多干部家属高兴地说:“自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后,丈夫从没有夜不归宿现象,晚上在单位加班也经常打电话告诉自己,比以前更关心更体贴了。”

三是促进了干部成长,加强了基层组织。把家庭道德纳入干部道德教育、考核范围,既是组织对干部的监督,也是家属对干部的监督;既是家人对配偶的约束,也是干部对自己的约束,它是干部自律的紧箍咒。许多干部家属由衷地感慨:“一人不廉、全家不圆,道德败坏、全家受害,愿意做家庭廉洁的守门员,促进干部平安成长。”

四是匡正了用人导向,推进了工作落实。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实行家庭道德鉴定,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有益尝试,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评价使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党员干部中出现了“四少四多”的喜人变化,即工作懒散的少了、扎实干事的多了;讲空话大话的少了、做实事好事的多了;办事推倭扯皮的少了、主动服务的多了;心态不平的少了,对群众的感情深了。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