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山东五莲县:“一增四改”党员发展模式

基本情况:

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让党的新生细胞更具活力,山东省五莲县从民主集中推荐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入手,不断规范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推荐程序,形成了“一增四改”党员发展模式。“一增四改”党员发展模式,突出了在力量薄弱区域发展党员,改革发展党员的指标分配办法,全面提升了党员质量和发展党员的群众满意度,有效增强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主要特色与优势:

(一)增加推选优秀群众环节,坚持从优秀群众中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按照“关口前移”的思路,借鉴干部考察工作做法,无论是推选优秀群众,还是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全部实行差额推荐,切实做到好中选优。(二)改变过去各行业齐头并进、同步发展,实行按优先顺序依次发展。着眼解决党员行业分布比例失衡的问题,确立了“农村→非公企业→学校医院→机关”的发展党员刚性次序,规定必须严格按既定排序发展,重点向农村、非公企业倾斜。如果上一类别指标不能保证,下一类别可以少发展、甚至不发展。(三)改变过去农村平均分配、村村发展,重点向四种“后进村”倾斜。明确规定重点在后进村、三类村、连续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和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村“四种村”发展党员,实行“四种村”与好村按8:2比例捆绑发展。(四)改变过去发展指标“自上而下”分配为“自下而上”申报。以农村为例,在确定党员发展指标时,先由管区与村支部研究确定发展指标,再由乡镇党委研究确定各村发展数量,最后由县委组织部审批,需要多少就给多少。(五)改变过去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由支委会研究为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确定。明确规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须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每次会议投票推荐,必须设立秘密写票处,与会人员依次到秘密写票处领票、填票、投票,确保真实意愿的表达。确定初步人选时,必须从得票过半数的人员中,按得票数由高到低取足数额,数额不足时,不再进行二次推荐,任何单位、个人不得突破这一底线。(六)强化督查问责,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借鉴上级派员参加下级民主生活会的做法,层层派员参加下级党组织发展党员的会议。县委组织部派员列席各党委召开的部署动员会,各党委派员列席下属支部所有会议,全程指导把关;县委组织部提前3个月非定向、无意向收集四种“后进村”名单,建立台帐、存档备查,确保各乡镇按8:2配套比例发展农村党员。

效果(推荐理由与评析)

一是纳新党员质量全面提升。2007年以来,全县共纳新党员3116人,其中农村党员占65.8%。特别是2010年,农村申报发展指标529名,实际发展415名,114个指标因得票不过半被取消,新发展的党员中,“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占81.3%。二是发展党员后备力量进一步充实。2007年以来,全县农村共有17436人递交入党申请书,年均增长28.3%。三是党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改变过去发展党员“羞答答、静悄悄”的方式,建立开放式党员发展模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广泛吸收党员群众参与,全程公开、阳光操作,减少了党员群众的猜疑,使推选出来的党员综合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达到了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三满意”。群众对党员发展工作的信访量由2006年的35起,降到2009年的“零信访”,并一直保持到现在,从而使这项工作成为组织工作和党员群众的“放心工程”。这一做法先后被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信息》、省委组织部《山东组工信息•领导专报》刊发,并引起中央党校关注,专门派员对这一模式进行调研总结。四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持续加强。全县党员队伍和支部班子的战斗力得到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在农村,一大批懂经济、见识广、素质好、威信高的“能人”入党后,有的进入“两委”班子,提高了班子队伍整体素质。2007年以来,全县先后有58人被调整为支委成员,22人被调整为村党支部书记。有的乡镇不拘一格用人才,让优秀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主持村务工作,乡镇党委都认为非常“好使”。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