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落实“六全”目标,科学加强水污染防治

基本情况:

薛城区是造车鼻祖奚仲故里、铁道游击队故乡、中国赛车新兴城市,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节点城市。全区总面积520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年均降水800毫米以上,水资源总量1.4亿立方,是北方少有的富水区。作为枣庄市新的驻地,薛城区承担着新城区、高新区和薛城区三大区域的污水处理任务;作为老工业基地,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求高、任务重、压力大。为保障一泓清水北上,薛城以环保优先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锐意进取,用智慧和汗水探索出了一整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水污染防治工作经验。

达标倒逼创新化。薛城距微山湖不足5公里,区污水处理厂距出境断面仅1.7公里,河道径流短、自净能力差。为保障小沙河水质达标,薛城区按照“断面达标优先”的原则,实行“倒逼机制”,区污水处理厂和点源企业全部执行加严排放标准。  

综合治理科学化。围绕综合治理,薛城区坚持科学施治。先后投资2.8亿元,新建了新城、陶庄镇2处污水处理厂,建成污水主管网92.6公里,实现了污水主管网全覆盖。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预警防控体系,实现人防、机防、技防环境风险全防控。建设厂区环境安全应急池,河道应急坝,构建了由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厂、拦污坝、人工湿地等共同组成的流域污染应急防控体系。

中水回用最大化。薛城区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远通纸业、联兴玻璃、薛城能源公司等8家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利用水资源政策杠杆,鼓励、引导企业使用中水,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联兴玻璃、天元化工、薛城能源公司等5家企业实现了中水全回用、污水零排放

 生态修复多样化。为构建生态水系,打造生态屏障,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薛城区先后投资近3亿元,建设了7处河道走廊生态修复湿地;在锦阳河实施了人工浮岛湿地净化工程;在区污水处理厂实施了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工程。人工湿地修复了河道生态,鱼类从5种增加到27种,多年不见的大白鹭、白枕鹤等珍稀鸟类又出现了,全区呈现出河道流水潺潺、鱼虾满塘,鸟飞鱼跃,两岸绿树成荫的勃勃生机。

特色与优势:

薛城区将水污染防治工作放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并将防治工作概念进行了拓展与延伸,围绕建立健全点源全达标、管网全覆盖、污泥全处置、中水全回用、生态全修复、风险全防控“六全”目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几大班子分片包点,区、镇(街)、村、企四级联动;推行河长、段长制度;建立跟踪督查制、考核问责制和环保优先投入机制,以更大的气魄推进环保工作,以更高的境界促进人水和谐,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有机统一与共同发展,守护住了“水上长城”。

获奖与媒体报道情况:

薛城区水污染科学防治工作,引起了媒体与社会的高度关注。新华网、中新网、中央电视台、大众网、鲁网、枣庄日报等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自2008年以来,相关专家学者对薛城区“六全”标准的探索与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推荐理由:

薛城区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不合理,境内采煤历史300多年,传统的水泥、焦化等高耗能、高耗水和重污染产业,污染排放强度居高不下,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薛城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创新思路,严格标准,形成了综合整治和环境监管的合力,找到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传统工业基地水污染防治工作难达标、易反弹等普遍性问题。薛城区水污染科学防治工作将成为传统老工业基地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典范。

[责任编辑:焦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