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开封是七朝古都,是中国八大古都之—,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城市格局形成早。特别是北宋时期的东京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一千多年来,开封城市格局和中轴线始终未变,宋都古城风貌保存至今。开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名城”,还是河南省的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
2008年,开封市委市政府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设立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园区的规划范围是14.4公里长的古城墙以内全部区域和古城外的清明上河城影视产业基地和区域生态休闲度假区、城摞城大宋文化博物馆体验展示区、开封县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
园区内宋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拥有丰富的宋代历史遗存,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铁塔、北宋东京城遗址、繁塔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相国寺、禹王台、宗公祠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挑筋教碑、古州桥遗址、孟子游梁祠、午门石狮、一赐乐业教清真寺旧址等。地下历史遗址有新郑门遗址、古州桥遗址、汴河故道遗址等,馆藏珍贵宋代文物650件。还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如开封城墙、山陕甘会馆、刘青霞故居、延庆观、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开封东大寺、龙亭等,总量达837处。
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涵盖14类80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3项,市级4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汴京灯笼张、开封盘鼓等,起源于北宋时期的开封并传承至今。具有宋特色的民间文化产品种类多达326种,如:汴梁根雕、开封菊花、滕派蝶画、绘画葫芦、捏面人、吹糖人等。园区内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彰显宋文化的绚丽多彩,这里有汴绣、北宋官瓷、朱仙镇木版画、金银饰品工艺品、书画艺术类工艺品等。社会文化和艺术表演团体众多,民俗活动场所263处,古民居民间建筑近1.9万处,民俗展示311种,民间表演艺术团体中戏剧类113个、曲艺类122个、杂技魔术类60个、音乐舞蹈类132个、武术类115个,重大节庆活动14个。有各级书法家协会会员数千人,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21人,居全国第一。
园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宋韵独特,是具有宋韵特点的休闲娱乐旅游胜地,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交融。4A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景区、景点众多,宋文化特色突出。菊花培植历史悠久,加之完整的古城格局和纵横交错的“五湖四河”,形成了宋都、菊香、水城、食乡四大旅游品牌。
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为 “一城两环八区”。一城:把13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域建成宋文化主题公园。两环:以城墙为主体的休闲开放式环城风光带和以“六河连五湖串十景”的旅游商业文化景观带。八区:龙亭宫廷文化区、开封府、包公祠府衙文化区、大相国寺、延庆观、铁塔公园宗教文化区、鼓楼田字块商业文化区、双龙巷、刘家胡同民俗文化区、清明上河城影视产业基地和区域生态休闲度假区、城摞城大宋文化博物馆体验展示区、开封县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
特色与优势:
规划目标:
打造“全城一景、宋韵彰显、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规划原则:
(一) 坚持规划先行。用规划指导发展,强力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服务“两改一建”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二) 坚持突显城市特色。展示开封文物古迹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都风貌浓郁、北方水韵独特的城市特征。
(三) 坚持“文商旅”模式。园区内的产业布局和文化产业项目,都要按照“文化为魂,商业为力,旅游为体”的要求,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
(四) 坚持项目理念创新。把城市中有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的街区,整体做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包装打造。政府统一规划,企业开发建设,市场管理运营。
(五) 坚持分类指导。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与展示的关系。对主要片区突出特色,重点打造;对片区之外的重要文化点和文物保护单位,规划成项目给予保护和建设;对一般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化遗存,有建筑实体的予以修缮保护;没有建筑实体的用标识的形式给予保护。
规划定位:
以宋文化为特色,以宫廷文化、府衙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工艺文化等为载体,使宋文化成为与西安的汉唐文化、北京的明清文化三足鼎立的中国大文化格局。
主要获奖与推荐理由
园区以宋文化为特色,以全城一景为亮点,以两环、八区为布局,以七大产业为支撑,形成了宋韵独特、风貌别致、产业发达、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园区。200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1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3年度环球时报总评榜揭晓,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评为“年度最受国际关注中国文化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