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河北滦县:以文化之“心”雕发展之“龙”

基本情况:

滦县古称滦州,拥有悠久历史。资料显示,滦县曾是孤竹国两期都城所在地,公元923年设州,1913年改州为县,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滦县近年来实施文化旅游振兴工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

古滦州是多民族融合的前沿,多元文化交融腹地,是冀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历史上曾有18位帝王37次驻跸抵足。“夷齐让贤、老马识途、关学东来等历 史典故,记载了滦县3000年风华过往;张学良大觉寺决策东北易帜、辛亥滦州起义、冀东抗日大暴动等革命义举,见证着一代代滦县人勇立潮头的风骨;评剧、皮影、剪纸等民族艺术瑰宝,诠释出滦州儿女探索创新有为的精神品质。”

2013年以来,滦县坚持“山水为型、文化为魂”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旅游增长极。资料显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滦县 建成了以滦州古城为龙头,文峰塔景区、横山景区、龙山中山公园、青龙山景区为主体的滦河文化产业集群;建设中国滦河文化体验中心、滦河站站前广场建设、横 山大觉寺景区建设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

特色与优势:

资源转化:从文化“软实力”到经济“硬支撑”

滦县正逐步将文化资源“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如何让滦县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滦县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 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出发,在扩大开放、狠抓项目、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县、和谐幸福滦州”工作目标,着力让厚重的滦州历史文 化重新焕发生机,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强力打造文化旅游增长极。

龙头引领:从古城打造到引领整体

打造滦州古城文化产业龙头,引领滦县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壮大。

滦州古城不单纯是一个旅游景点,更蕴含着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在滦县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华夏精神之上形成的复合型产业链条。它融合了文化、旅游、建筑、商业、人居五大要素,把传统商业街、居住院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的综合保护和改造有机协调,集中力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一方面,整合滦县千年历史文化资源,把滦县有形文化做好、做足、做精;另一方面,对评剧、皮影、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开发,邀请民间艺人进行现场表演,推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歌舞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得到认知、传承与弘扬。加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有形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得益彰,共存共荣。同时,把酒店客栈、生态广场、博物馆、公园等一批旅游设施作为衍生产品,形成一个集体验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之城。这样,有形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不再是单调的名词,而是鲜活的市井风情。

集群带动:从集群构建到辐射带动

构建滦河文化产业集群,带动滦县文化旅游增长极的辐射发展。围绕建设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在建设滦州古城的基础上,滦县启动实施了滦河水利风景区项目、青龙山旅游开发项目、汽车文化城项目、研山景区项目、横山景区和滦州皮影博物馆、辛亥滦州起义英烈祠、冀东抗日暴动纪念园等一批既体现滦河文化特色又别具潜力的文化旅游项目,构建了以历史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宗教文化游、民俗文化游、山水生态文化游五大文化旅游体系。

品牌保障:从文化品牌到文化内核

塑滦河文化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内核。一批滦县本土品牌正逐渐充实自己的企业文化,打响企业文化品牌。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滦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档次,也将滦河文化品牌的内涵与价值提升到新的层次、拓展到新的领域。

效果(推荐理由与评析)

滦县,以转化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打造古城龙头为抓手,以做强文化产业集群为支撑,以奏响滦河文化品牌为内核,全面唱响建设经济文化强县的主旋律。也正是在滦县县委、县政府对自身得天独厚文化资源优势的准确把握和战略思考下,滦县文化软实力才真正内化成经济发展的硬支撑,通过古滦州博大精深的文化根脉和精髓凝结起当代滦县人民共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使滦县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滦县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河北滦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