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荆门市:以“五建五带”创新社会管理

基本情况:

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荆门市提出了在基层党组织中坚持“五建五带”,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建组织,以党组织的全覆盖带动基层组织全覆盖。目前,全市3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有2496个,占80.5%;建立社区网格党组织352个,占69.7%;整合和新建网络型、流动型党组织142个,7个城市街道和178个社区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工青妇等配套组织实现应建尽建,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二是建平台,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带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荆门市投入资金3.15亿元,新建169个、改扩建248个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98%以上村达到“五务合一”标准,258个村、31个社区建筑面积分别达到500平米和1000平米以上,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三是建队伍,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带动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在“五星党员争创”、“五组一联”等活动基础上,整合农业、司法、卫计委、民政以及群团部门职能,推广“党员农技120”、“党员和事佬”、“党员健康快车”、“党员救助热线”、“阳光家园”、“党员天使”等模式,打造覆盖面更广、参与度更高、专业性更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工作者队伍。四是建载体,以党内经常性活动带动社会活力增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支书敲门”等活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3850余件。五是建机制,以党内良性运转带动社会的良性运转。建立健全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逐年增长、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村级重大事务“五议五公开”等机制,提升了科学化水平。

主要特色与优势:

荆门市“五建五带”创新社会管理的做法主要体现了五大特色和优势。特色一:着重提高“三率”—— 党的组织组建率、群团组织配套率和社会组织成长率,既坚持了党的领导,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又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的协同、自治、互律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合力。特色二:始终坚持“三化”—— 平台建设一体化、功能配置标准化和城乡服务同质化,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为党员群众之家、社会管理创新平台、新农村建设和示范社区窗口来建设,整合部门资源,优化功能布局,带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管理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特色三:重点打造了“五支队伍”——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主的发展引航队伍、以村(社区)党员干部为主的服务群众队伍、以村(社区)“五老”为主的矛盾纠纷调处队伍、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弱势群体帮扶队伍和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社会服务和救助工作队伍,把社会管理工作延伸到了最基层。特色四:突出抓好了“三带”—— 以党内争创带动社会争创、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和以党建网络牵引社会网络,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激发了基层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内在动力,活跃了基层组织,增强了社会活力。特色五:建立了“三大机制”——责任共担机制、投入共保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带动了社会和谐运转。

效果(推荐理由与评析):

荆门市以“五建五带”创新社会管理,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社会活力,促进了社会管理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推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规范有序开展。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荆门市   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