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湖北省荆门彭敦村:共谋、共享、互惠的彭敦模式

基本情况:

荆门市彭敦村辖9个村民小组,327户1159人,版图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11亩,林地377亩,水面2800亩。近年来,彭敦村作为杨竹流域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中的龙头村,与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姻,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村企共建共嬴”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即“彭墩模式”。截止目前,彭敦村通过实施迁村腾地,调整产业结构,村集体经济由负债300万元发展壮大为年收入近千万,农民人均收入由2500元跃升至2万元;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兴建联体别墅式农民新居,水电网路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设施齐全,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获得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生态文明样板村”称号。2012年9月,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会在彭敦村召开,“彭敦模式”得到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高度肯定,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彭墩经验。2013年,彭敦村党总支书记张德华同志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特点和优势:

“彭敦模式”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有四方面。一是把村企共建作为彭墩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青龙湖农业发展公司与彭墩村致力于“发展共谋、成果共享、互惠双赢”。企业帮助彭墩村完善基础设施、培植高效生态产业,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彭墩村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成立土地存贷合作社,为青龙湖公司发展提供租赁土地和劳动力。二是把迁村腾地作为彭墩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根据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分批实施迁村腾地工程,通过先建、后迁、再复垦的迁腾方式,新增耕地3200亩。村民新居选址实行民主定点,分组集中的方式,共投入建设资金4700多万元,其中:项目扶持2400万元、青龙湖公司出资780万元、农民自筹投入1500多万元。三是把产业富民作为彭墩新农村建设的活力源泉。重点培植生态绿色种植业、健康畜禽水产养殖业、酒店服务业、乡村旅游业等支柱产业,构建彭墩生态产业链,引导农户扩大种养规模,不仅保证了企业所需原料的供应,而且规避了农民单户经营的市场风险,实现了互惠双赢。四是把资源整合作为彭墩新农村建设的坚强保障。积极争取发改、财政、国土、民政、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大力支持,整合涉农项目,统筹资金投放,累计投入项目资金6000万元,实施了土地平整、安全饮水、通村公路、环境整治等工程,切实加快了彭墩新农村建设步伐。

效果(推荐理由与评析):

彭敦村在自身资源不够丰富、区位优势不够明显的情况下,以休闲农业旅游为龙头,以不断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辐射地域成片、产业相连的周边5村,带动区内群众共同富裕,全面促进了农业种养产业向科技化、精品化、特色化、多样化快速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成功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湖北省   彭敦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