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初,沙县这个以小吃而闻名的县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也开启了土地流转的契机。经过近20年的探索,沙县走出一套成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模式,其在土地管理创新上的经验也在福建省逐渐推广。“沙县模式”也与沙县小吃一样,成为这个小县城的一张崭新名片。
为解决土地闲置和盲目流转问题,沙县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发挥了中介和桥梁作用。从此沙县农村土地开始了集中连片流转。之后,为解决土地流转的资金和受益问题,沙县分别成立了国有性质的源丰和金茂两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公司。源丰公司的分公司遍布11个乡镇,形成县、乡两级土地信托服务网络。
除去土地信托服务网络外,沙县还建立了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和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开发和升级了土地承包管理系统,可供流转土地视频系统等。通过这些信息平台,需要流转土地进行经营的业主可详尽地了解到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同时通过网络服务平台的土地视频,每个信托流转地块的地貌地形以及田间状况一目了然。
特色与优势: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面临着许多风险,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如何保护好农民权益是关键一环,也是土地流转能否有序进行的关键。各地的试点在此方面也大肆着墨。沙县的做法是设立土地信托流转风险保证金。据了解,为了鼓励土地流转,减少农户的风险和损失,沙县财政先行拨付150万元,对集中连片信托流转10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土地设立风险保证金,如果获得土地的业主经营不善或者因为自然灾害造成了损失,无法支付土地信托流转合同约定的租金,那么将动用风险保证金进行支付。
推荐理由:
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在流转中被激活后,就产生了融入金融元素的契机,这在沙县的实践中有着显著体现。探索土地流转中的信贷支持,也是沙县金融机构的着力点之一。有了信托公司后,农户与获得流转土地的业主不再直接发生关系,而是通过信托公司作为联系双方的责任主体,与业主和村委会分别签订土地流转和信托合同。也就是说,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村委会代表同意委托给信托公司,然后信托公司获得土地后,在严守“农地农用、农地农有”两条红线的前提下,集中把土地进行整理和开发,再以招标或租赁方式对外发包土地,如此保证了农民的收益权,还保证了农用地的高效和有序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