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土地股份合作社基本情况
东平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于泰安市,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街道),716个村(社区),总人口80万,其中农业人口69万人,耕地102万亩。
(一)明确路径,把握改革方向
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三大前提下,坚持“依法运行、推动发展;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自主经营、民主管理;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四大原则”,实现“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放开放活承包土地使用权、稳步扩大农民土地收益权和推进农民组织化、土地股份化、产权资本化、农业产业化”的“四权四化”目标。
(二)严守程序,规范运作管理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摸底调查,将承包地块、面积、合同、经营权证书落实到户,做到证、账、簿、地相符制订规范土地股份合作社章程,明确合作社的经济性质、经营范围、股权设置、成员权利和义务、财务管理与收益分配等内容。成立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向入社农民发放股权证书。
(三)机制创新,推动股份合作
明晰产权关系。土地股份合作社与经营大户合作,农户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大户以资金等要素入股,集体以“四荒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与大户按比例分成。农户合作经营。农户获得了土地保底租金1000元左右,参与合作社经营年限内的分红,在合作社运营的农业产业上务工。集体配套服务。村集体通过为农业企业、种植大户提供配套设施,组织劳务等方式收取服务费,提高了集体收入,增强了治理能力。
东平县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创新之处
(一)产权明晰、进出自由
农户、集体、经营大户、企业等主体以土地、资金、管理、技术等入股,产权明晰,分配合理。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坚持进社退社自由,通过地块置换的方式,既保持规模经营,又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
(二)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把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农业基地、产业园区建设和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培育相结合,与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
(三)规避风险、放大效应
探索出“1+X”风险规避模式,多道关卡“锁住”经营风险。健全一套法人治理模式,引入一个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带动发展,实现抱团闯市场。建立公积金、风险金预存制度,每年从收益中按照20%-30%的比例提取,抵御经营风险。
东平县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效
(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通过土地入股,“小土地”进行了“大联合”,采取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化、现代化。该县彭集街道安村通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粉皮加工、现代化养猪和有机蔬菜四大产业,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现了农业综合发展。
(二)夯实村庄治理基础
依托土地股份合作,村庄集体经济找到了源头活水,集体收入有了保障,解决了村庄治理的经济基础问题,使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满了,劲头足了,底气厚了”,更好地处理村庄公共事务和发展公益事业,更多地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庄的治理基础更加牢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收到了“强村固基”的巨大成效。
(三)实现农民利益共享
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农民收入方式实现多元化,农民分享发展成果。一是土地入股收入,入股农户平均可获得每亩1000元的土地租金;二是工资收入,农民到合作社打工,每天获得一定的工资性收入;三是分红收入,入股农户每年可通过合作社赢余分红,同时建立分红浮动和递增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利益。
附录一:媒体报道情况
《东平县“四权四化”扶持壮大土地合作社》,《农民日报 》2013年09月10日;
《如何让“土地入股”走得更远——东平县2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新探索》,《大众日报》 2013年8月14日;
《东平县安村坚持“四化共建”推进生态文明村》,《山东农村工作》2013年16期;
《东平县接山镇——新理念新思路引领未来新发展》,《大众日报》2013年12月19日。
附录二:推荐理由
推行农地股份制改革、实施土地股份合作经营之路,是东平县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通过小改革带动农地制度的大创新。通过引导农户承包地入股,强化农民的权益保障、确保农民能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发展效益。农地股份制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改革,是构建现代农业的必要前提,它也是推动农民转型、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改革,对于探索农村改革发展,破解“三农”瓶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