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绿色政绩考核实践——长沙县模式

1.基本情况

长沙县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着力在统筹城乡中转变发展方式,围绕创建全国生态县,针对以往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理念,从2008年开始探索对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及成员实施绿色绩效考核,确立了“分类考核、绿色发展、社会评价、人事同考”的工作格局,走上了一条GDP蜕变之路。一是进行科学分类。将全县23个乡镇(街道)分为城市服务型、工业和综合发展型、农业生态三个种类型,实行分类考核,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各有侧重。二是淡化GDP考核。注重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对县域南部工业集中的镇街重点考核财政税收、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发展等经济运行质量方面的指标,不直接考核GDP。对县域北部农业生态型乡镇既不允许工业招商,更不考核GDP,从源头上遏制了这些乡镇发展工业、制造污染的冲动。三是加大生态环境考核。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与经济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拿出13分作为生态环保考核指标,发挥指挥棒作用,促使各镇街花大力气保护长沙县的绿水青山。四是重视民本民生考核。把自然、生态、低碳、平衡的理念融入到建设和发展中,将“创业富民”、“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农民素质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等民本民生指标考核权重达到17分,使民本民生成为各单位工作重心。同时坚持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全面提升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社会事业,改变了过去一味重经济、轻社会事业的状况,经济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2.主要特色及优势

一是进一步确立了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科学发展政绩观。通过建立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将科学发展、生态保护真正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干部的任免、奖惩等挂钩,促使各乡镇(街道)在工作中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使环境保护成为基层不能推卸的职责,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成为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无法绕过去的“制度关口”。二是全面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绿色绩效考核的实施和运用,促使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三是显著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实施绿色绩效考核后,南部各乡镇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等工作,严格加强管理和治理,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北部各乡镇不再片面追求发展工业和增加财政税收,而是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为全县长远发展留住了绿水青山,留足了空间。

3.效果(推荐理由与评析)

2013年11月,由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中共长沙县委主办,中共长沙县委组织部承办的中国(长沙县)政府绩效管理高层论坛在长沙县召开,经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认真研究,授予了长沙县“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示范基地”称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会长高小平,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薄贵利等与会专家均对长沙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党政绩效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长沙县的探索,构建了突出县域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绩效管理模式。长沙县以绿色GDP、科学发展观作为绩效评估的抓手,很好地契合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的会议精神。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长沙县   绿色政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