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各类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引导它们健康有序发展,是新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任务。工会作为最重要的人民团体和联系群众最广泛的枢纽型社会组织,自2012年以来,针对深化工会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等工作方向,不断探索与尝试,获得了有益积累。
北京市总工会为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引导更多社会组织服务职工群众,于2012年初开始探索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首个服务购买对象为北京市温暖基金会的“职工公益服务孵化项目”(以下简称“孵化项目”)。北京市总工会以其隶属的北京市温暖基金会作为购买社会服务的试点,在项目的合作、管理与监督上具有先天优势,能够更大程度上保证项目的成功开展。
北京市温暖基金会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第一年资助了8个项目,并在过程中聘请了以上海交通大学徐家良教授为首的执行团队,针对基金会实际,编制了项目执行手册。第二年(2013年)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资助了21个项目,目前资助项目正在平稳开展中,项目资助总额185万元,与十余家公益组织建立了有益联系。该项目在成功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的同时,惠及了北京市职工及其子女3万多人,为北京市社会组织搭建了交流平台,支持和培育了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取得良好收效,赢得较高的社会认可。此外,在基金会项目良好实践的基础上,总工会于2013年专门出台了文件,成立了社会工作部,并面向社会组织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招标。
2.主要特色及优势
这是北京市总工会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的一次有益尝试,在与职工生活与发展相关的领域,就生产服务、生活服务、职业发展服务、文化服务和专业支持服务等内容,通过公益项目招标的形式,挖掘出有潜力、有价值、可持续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为职工服务提供有益帮助的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推动社会各界的公益意识,广泛开展自助、互助、助他的公益行动。这在国内的公募基金会中还属首次,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代表性,项目的有益经验可以进一步在其他公募基金会中复制。
该项目2013年4月被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2012年“北京社会组织公益行”优秀活动。
3.效果(推荐理由与评析)
北京市总工会购买的孵化项目,由北京市温暖基金会搭桥,高校第三方团队执行,北京市社会组织参与,惠及北京市社会组织近近30家,北京市困难职工及子女3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