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生态文明市靠什么打基础?

——张家港推进环保“333”工程

1.基本情况

张家港是全国首个国家环保模范城,是首批命名的国家生态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点地区”之一。张家港市已经制定出了全国第一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通过了国家评审。

2.主要特色与优势

张家港市力争通过9年不懈努力,持续推进环保‘333’工程,还百姓‘不带水分’的蓝天碧水,力争到2014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城市。首轮工程主要是化工专项整治。化工产业是张家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张家港市环保局对全市化工企业提出“四有四不”整治措施,即有环境应急预案、有专人负责、生产车间有围堰、有事故 应急池,事故发生后各类污染物不影响外环境、不进入主河道、不排向长江、不危及饮用水水源。同时,市环保局还督促全市70多家化工企业完善环境应急预 案,162家企业进行规范化整治,环境风险应急措施落实率达到95%以上。第二轮工程,“清水贯通城乡”是目标。在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面,张家港提出“让清水贯通城乡”的目标,重点实施了工业废水减排工程、水系畅通工程、重点河道整治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饮用水应急和预警工程七大工程。第三轮工程,是要在工业区实现“六个100%”,《张家港市工业园区(集中区)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4年,张家港将实现“六个100%”,即工业 区环评和规划环评执行率100%,污水(含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集中供热率100%、工业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达 标率100%,清洁能源使用率100%,异味和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防护距离落实到位,省级以上工业区全部建成生态工业园区。

3.效果(推荐理由与评析)(推荐理由与评析)

还百姓‘不带水分’的蓝天碧水,是生态立市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张家港   环保“333”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