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家风、家教倡廉的十个维度

翻阅古书,发现有许多古人、名士、贤杰、官员,传家风,兴家教,倡家廉。这些家风、家教、家廉,不仅在当时社会、官府、家庭中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而且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操、官品在当前反腐倡廉,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核心价值观中仍有着他的现实教育意义和指导价值。“笃学修行,不坠门风”。许多超越时空的“家风、家教、家廉”,不仅不可忽略、忽视,而且必须加强、强化,使之成为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精神财富和从政法宝。

一、东汉羊子妻教夫不染浊,其家教重在以洁倡廉。据《乐羊子妻》一书讲,河南郡乐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饼,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廉洁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干净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在野处,然后远远地拜师求学去了。与这个故事相近似的在《吕氏春秋》里有则寓言。说有个叫爰旌目的东方学士,在一次远行的途中,因饥饿而奄奄一息的倒于路边,有个人路过发现,就喂他饭吃救助他。爰旌目醒来后问道:你是什么人?这个人回答说:我是狐父人,名叫丘。爰旌目大吃一惊:“啊!你不是这里有名的盗贼吗?你为什么要喂东西给我吃!我是个仁义之人,我不吃你的食物!”于是他两手撑地呕吐,要把丘喂他吃的饭呕吐出来,结果吐不出来,最后伏地而死。从这两则故事中,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古人说:“操守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真宰是一种信仰,信仰有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力量,可以操持人的内心,能主动地主宰一个人的灵魂。人,有了“真宰”,就不染浊,保洁净。家庭是最安全的港湾,是党政干部勤政廉洁的最后防线。筑好这个港湾,守住这道防线,家庭中各个成员都要自律。俗话说:“妻贤夫祸少”、“父正子不邪”,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抵挡人生中的狂风暴雨;才能一生如莲,一世为廉;才能清贫作底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上不愧于党,下不愧于民,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内不愧于心,永远做一个堂堂正正、洁白无瑕、清政廉洁的共产党人。

二、晋代陶侃之母退鱼教子,其家教重在以孝倡廉。在东晋时期,宫庭内外流传着一个封坛退鱼的故事。那时,有一个政治家、军事家陶侃,曾在浔阳县做守管渔业的“监鱼梁”,官位很低、权力很小。由于官小权薄,生活十分贫穷、困苦。他的下属看他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就从鱼品腌制坊弄了一坛糟鱼给他食用。陶侃看到送来的腌鱼,因满腔孝心,便让差人送给母亲食用。他母亲看到腌鱼,就问差人这坛鱼值多少钱,来人不解其中之意,自夸的说,你孩子做官,用不着花钱,伯母要是爱吃,我再送来几坛。陶母听后很不高兴,又将打开的鱼坛重新封好,让来人退回给儿子,并写了一封信说:“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陶侃看到退鱼和信,内感愧疚,发誓不再做让母亲担忧之事。从此,他廉洁奉公,孝廉从政,官越做越大,表现出一代清官的风范。“百善孝为先,治政廉为首”。孝与廉是两个概念,但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孝廉常并为一个概念。在“孝廉” 这一概念中,当以孝为主;不过,从一定意义上讲,廉也属于孝。“孝廉”的基本含义是孝敬父母、行为是清政廉洁。孝廉文化深层次的内含是孝与忠,古人云:“孝兹,则忠”,“事君忠,则处官廉”,孝是患难与共的基础,忠是孝的延伸,孝、忠在本质上统一于廉。据《汉书.武帝纪》记载:“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孝,主要指孝子贤孙;廉,主要指廉洁之士。孝廉者,除博学多才之外,更须孝敬父母、从政廉洁。廉,作为古代选任官员的一项科目,执政者的“廉”极为重要,所以说没有“孝廉”之品德者不能为官。古人云:“孝者,德也”。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把“孝与廉”视为“仕者之德”、“为政之本”,这也是当官从政者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正因如此,才有了“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的理念,才强调“以孝养廉德,用廉尽孝道”的为官风范。作为官员,不仅要清廉正直、奉法为公,而且要博爱广敬、率先垂范。从孝廉文化看问题,作为官员者不仅要孝敬父母,又要从政廉洁,要把廉洁从政作为对父母的孝,对家庭的敬,对同族的亲、对民族的爱。陶侃之母封坛退鱼让儿子讲廉洁,这就充分说明做官讲廉政是父母惟的一盼望、光荣、荣耀,同时,也是对父母最本真的孝、忠、亲。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家风   家教   倡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