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承办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3年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中称,报告称中国劳动力加班多,近半数加班无补偿。(12月16日《京华时报》)
“最勤劳”、“最不敬业”与“加班无薪”,这三个词组叠放在一起,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而且词义还相互矛盾。但是,人与社会原本就是矛盾的,一个人、一个社会群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加班无薪”,身上同时体现诸如“最勤劳”、“最不敬业”的行为与态度,或是一个必然的因果联系。
说“中国员工是勤劳的世界冠军”,这不是自我吹嘘。据德国媒体报道,最近,著名市场调研机构GfK近日对德国和其他7个国家的8000名员工进行了一项名为“哪个国家的员工最勤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员工公认为最勤劳。排名第二、第三的是德国和美国,法国员工则被选为“全球最懒惰的员工”。
说“中国员工最不敬业”,也非笔者杜撰。近日,盖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2012年对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员工的敬业比例仅为13%,而中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敬业员工只有6%,其中办公室员工的敬业程度更是仅为3%。
勤劳,是中国人的品质;敬业,则是一种工作态度。品质不能转化为态度,在工作上释放,原因在哪?或许,“加班无薪”这份调查,就是其中的一个答案。除此之外,劳动报酬不合理、拖欠工资、作业环境恶劣、工伤等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员工不敬业的因素。
概括而言,中国社会整体上仍然较差的福利和健康环境,是阻碍中国人提升工作热情的最大原因。如果一个人工作投入与回报成正比,相信他不仅会勤奋,也会更敬业。
另一个凸显的矛盾是:中国员工“最不敬业”,但中国人却活得“很累”——2013年11月,《小康》在世界各地的2013个中国人中开展了今年年度感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天南地北的人似乎都喊着“累、累、累”。
这又是一对矛盾!但个中原因或许并不难理解。因为就业环境较差,中国员工累,更多的不在于为工作所累,而是心累!试想,一个员工内心渴望勤奋,希望透过辛勤劳作维持生计,满足购房、教育、养老、治病等需求时,但是,却因为加班不给薪、劳动报酬不合理、拖欠工资等恶劣环境,备受心灵和心理的煎熬,岂能不感觉身心疲惫?
有人说得好!人是第一最可宝贵的!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工作创新与辛勤劳作。假如因为就业环境恶劣,人人偷懒、磨洋工,甚至身心疲惫,那无疑是巨大的人才浪费。时下,中国敬业员工只有6%,你完全可以想见,我国每天会有多少的人力、智慧与社会创造耗费于无形,这恐怕是金钱无法计算的。
中国的员工“最勤奋”,却“最不敬业”,倍感心累,这告诉更多的用人单位:和,则共生共赢!不合,则是一种多输。个别企业目光短浅,贪图一时、眼前利益,动辄损害员工权利,所换来的是他害,更是自戕。当然,这种人力“内耗”损伤的不仅是个人和企业,也是社会经济的快速与健康发展,对此,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又岂能袖手旁观?可见,引领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维护广大员工合法权益,政府应该有所为!(惠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