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网络谣言侵害的是现实世界

近日,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发布2013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该报告称,对3115个有效样本的分析显示,2010年至2012年,平均约有7.87%的突发公共事件中曾出现过谣言,每年占比依次为6.4%、9.2%、8.0%;2012年虽然占比较2011年略有下降,但2012年的网络谣言事件数量仍为3年来的最大值,共有127起,较2011年增加42起。热度方面,2010年和2011年出现网络谣言的舆情事件的媒体和网民关注度均值,明显高于没有谣言出现的事件,2012年有谣言和无谣言事件热度无明显差异。(9月1日《中国青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利用网络编造虚假信息的案件时有发生,虽然有的是为了泄愤,有的为了勒索钱财,有的出于好奇,还有的只是为了开玩笑,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

网络谣言对个人、对社会发展都贻害无穷;更为可怕的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网民无法辨别真假,要知道久而久之,网民失望的就不仅仅是网络文化,而是网络文化背后的现实世界。因此,对网络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规范化引导,是一种迫切的必然。互联网信息管理机构应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编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切实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营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网络谣言滋生,源于法律制度滞后。与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网民数量快速增加相比,法律、政策及管理并没有相应跟上。比如,我国法律对何为散布虚假信息、何为虚假信息,尚没有明确规定。这不仅不利于互联网管理,而且不利于网民把握网上发表言论的尺度,导致“言论自由”越过了法律边界。因此,打击网络谣言,维护互联网秩序,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是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的大事。这不仅需要网络媒体的自律、网民的自警自省,更需要规范健全的法律法规。

法律是避免人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当然也是遏制网络谣言编造和传播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目前已有网络方面的立法,但网络立法还存在不少缺陷,还远远不能适应实践需要,所以,完善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同时,政府要以新闻真实为准则,及时对错误的网络言行进行辟谣。要针对虚假的突发事件言论、焦点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和发布更正信息,用正确的信息抵制谣言,让广大群众即刻明白事件真相。特别是,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秩序,规范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和管理,严惩网络管理者玩忽职守行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