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过去十年是中国阔步前进的十年,也是中国外交大发展的十年。以往十年,我国外交“不变”的是主体和方向,“变”的是策略和程度。
过去十年是中国阔步前进的十年,也是中国外交大发展的十年。十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发展,以自己的繁荣促进世界的繁荣,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发挥着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作用。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本报记者特就“中国外交十年”这一主题采访了阎学通教授。
中国外交战略应“与时俱进”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十年来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阎学通:过去十年,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十年间,中国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使部分国家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即所谓“中国责任论”。二是国际地位的上升、影响力的增大,让我国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社会科学报》:科学认识国际体系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怎样正确认识国际体系转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阎学通:世界上没有一种百试百灵的外交战略。所有成功的战略都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地位、不同的技术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多种特殊情况而制定的。这些战略没有固定模式,其最大特点是不断地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即我们常说的“与时俱进”。
正确认识国际体系的变化,首先要求我们明确自身现有认识的缺陷,然后提出新的认识,再用客观世界检验我们提出的新认识。如果两者一致则采取新认识,如果不一致,则需要提出其他的新认识。而且一旦发现新的认识与变化的客观世界不一样了,就要再次提出新认识。总之,一成不变是无法正确认识国际体系转变的。
十年外交成就斐然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对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中国外交作何评价?中国外交十年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阎学通:十六大以来,我国外交政策具有很强的一贯性。中国外交继续贯彻了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以“韬光养晦”为核心的外交原则,坚持在国际事务中不当头、不结盟,坚持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
从外交成就上看,可分为2002—2009年、2010—2012年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外交成就比较突出,无论是与大国的关系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得到了普遍改善和提升。突出表现是:2005年建立了中美战略对话机制,稳定了中美战略关系;2008年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大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同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这期间,中国与印度的关系也稳定发展,经贸关系大幅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的自贸区协议,促进了双方的关系发展;中国与非洲以及拉美国家的合作关系也上了一个台阶。
相比较而言,2010年以来,我国外交面临的困难呈上升趋势。不过,十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得到了加强,成为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中最稳定的。一方面,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另一方面,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我国北部和西部有了安全可靠的“后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三个没有变”,重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定位没有变。同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央强调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这提出了一个“变”与“不变”的关系问题。您对此有何见解?
阎学通:以往十年,我国外交“不变”的是主体和方向,“变”的是策略和程度。
“不变”体现为和平发展的外交方针没有变,“韬光养晦”的原则没有变,经济发展优先的利益排序没有变,美国为重中之重的外交重点没有变。当然,在上述重大外交指导思想不变的基础上,我国外交也相应发展。在坚持“韬光养晦”原则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如何有所作为。在坚持不当头的原则下,开始考虑如何做负责任的大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并且提出了中国外交要努力提高政治影响力、形象亲和力、道义感召力的任务。同时也明确界定了我国六大核心利益。这使我国外交政策在经济利益优先的前提下,给予了政治利益和安全利益更多关注;在大国外交为主导的前提下,对改善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给予了更多关注。
中国外交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中国社会科学报》:把国内和国际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通盘考虑,历来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国外交不断取得进展的基本保证。新形势下,中国外交应该如何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这两个大局?
阎学通:所有国家的外交都需要服务于国内最主要的需求,将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一起来考虑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科学的。目前,中国国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建立起“讲道义”的核心价值观,国际上我们则面临着如何提高形象亲合力的问题。这两者有很强的一致性。换句话说,中国外交有必要考虑将建立国际战略信誉、负责任大国形象与国内建立“讲道义”的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