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山西煤老板发家史启示

山西煤老板发家史启示

核心提示: 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不是简单地吆喝大家快去花钱,根本在于经济结构的重建,努力的方向和重中之重是应当建立消费型社会扩大内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非一时一地通过号召性的吆喝就能促进消费。为了说明“内需”不振问题的“症结”,我想从一个煤老板的发家史说起。曾经听山西的一个朋友讲过一个煤老板的发家史。煤老板凭借

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不是简单地吆喝大家快去花钱,根本在于经济结构的重建,努力的方向和重中之重是应当建立消费型社会

  扩大内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非一时一地通过号召性的吆喝就能促进消费。为了说明“内需”不振问题的“症结”,我想从一个煤老板的发家史说起。

  曾经听山西的一个朋友讲过一个煤老板的发家史。煤老板凭借低廉的投资、廉价的劳动力开矿,以极少的投入赚取了最大的利润。其中,特别是劳动力的成本只占总利润的10%左右,微薄的工资只够工人简单度日,回老家建房、娶妻。而矿主则是日进斗金,钱多得不知道应该如何支配。等到煤挖完了,矿井报废了,环境被破坏得一塌糊涂,水位下降,环境污染,秀美山川不复存在,而矿主却拥有了几个亿的资金。他也曾有“投资”的欲望,但是,一看周围都是穷人,投资什么都不会有“内需”。于是,煤老板便在北京、上海、杭州、海南买房置业,再把儿女们移民国外。

  假如,我们为“煤矿开发”做一个相对理性的制度设计,或许结果会完全改变。假设煤老板雇佣了100个工人,年获利可达1000万,矿主把50%作为人工费,每个工人每年收入可达5万。假设工人拿1万来维持生活,还可剩余4万成家立业。而矿主还有500万可用于再投资。工人手里有了钱,便有了安家落户的需求,于是煤矿主可以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房产,满足住房需要;工人有了改善生活的需求,于是煤矿主可以投资饭店、洗衣店、家庭劳务公司,甚至影院、茶楼、酒吧、咖啡厅等等。他赚钱的同时,也为工人的家属提供了就业的机会。矿主的产业也越做越大,这个区域内的消费需求日益膨胀,几年之后,这里会形成一个繁华的都市。

  可见,经济结构、分配机制的不同,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发展结果。

  我们注意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这驾马车的马力向来不足,消费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尽管这次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政策出台很多,但收效甚微。如果说,“超前消费”是美国爆发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消费不足”则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探讨“内需”不振的症结,提振消费者收入预期的信心和消费的信心,加大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作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建立有利于不断扩大内需的市场容量、提升国人消费水平的经济体系,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在于经济结构、分配机制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分配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个国家的总体消费需求应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分配制度设计、全体国民的消费能力来决定。我们应该认识到,良性互动的消费环境也是生产力。特殊群体的局限性消费行为是无济于问题的解决的。而消费欲望、消费水平,往往取决于人们的收入预期、收入水平,取决于人们消费需求的水准。当消费处于“疲软”的时候,人们并非没有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需求,而是要斟酌有没有消费的能力和潜力,有没有适合于自己真正需求的消费对象。当绝大多数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孩子读书等问题,没有“预期”性保障的时候,是无法激活广大群众的消费欲望的。

  因此,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不是简单地吆喝大家快去花钱,根本还在经济结构的重建,努力的方向和重中之重是应当建立消费型社会。比如,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城乡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让广大中低收入群众切实分享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实惠与好处,实实在在地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再比如,通过对社会生产进行再分配的手段,进一步加快完善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后顾之忧,真正让百姓放心大胆地投入消费,这将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所在。(作者为政协杭州市委会副秘书长、民盟杭州市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