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单双号”≈留住蓝天,似乎还挺得人心。即使是“有车一族”,挺“单双号”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后奥运时代仍然长期实行“单双号限行”,在法理上可能是有问题的
秋高气爽的北京,天空湛蓝湛蓝的,空气变得分外透明,站在长安街上,一眼就能望到西山;晚上银河显现,牛郎织女分立两边,就连牛郎担着一双儿女也在不停地眨巴着眼睛……每一个可以自由舒畅地呼吸的北京人,当然希望蓝天白云能够无限期延续、延续、再延续。
蓝天白云下的北京,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环境治理之功。正因为如此,媒体对于奥运之后“单双号”是否解禁,议论纷纷。留住“单双号”≈留住蓝天,似乎还挺得人心。即使是“有车一族”,挺“单双号”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后奥运时代仍然长期实行“单双号限行”,在法理上可能是有问题的。这样做的法律依据或合法性何在?对此质疑,窃以为可能要按公车、私车分开来谈。
首先讨论公家之车,在此范围内要留住“单双号”,很简单,只需政府下命令即可。以公权力限制公权力,理直气壮。一直以来,“公车改革”步履艰难:十年前,司局级领导上班,可以公车接送,但常常是几位领导一起拼车。现如今,处长乃至科长都一人一辆,而且大多是“自驾”,天马行空,自由往来。公众对此颇为不满,因此实行“公车限行”措施,于情于理于法都说得通。
当然,也有一怕,怕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概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可能会引起目的在于“单双俱全”的“公家买车大行动”,所以严格“限行”还得加上严格“限买”,以及其他堵塞漏洞的措施,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再来讨论私家之车,这就会涉及到私有财产权——购置私车的目的就是出行,而政府发牌照则是表示批准及允许出行,这就在公权和私权之间达成了一个协议,政府是不应该随意毁约的。奥运期间,“单双号”作为临时措施,大家克服一下,可以说得过去。但要长期实行,就不太可行了。
那么,是否可以来个“全民公决”,作为这项举措的合法性依据。一般说来,像这样一些私人范畴的事,在已经形成契约的情况下,是不宜随意用公权力加以限制的。因为所有法理中最基本的“公理”是,一个公民拥有的生命、自由、财产等权利是不能随意剥夺的。
就此提一个建议,要减少车辆出行,与其以行政命令限行,不如以民间方式倡导“拼车”。当北京机动车跨越300万辆的门槛时,就有人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发达国家很多城市机动车多达500—600万辆,却不像北京这么“显数”呢?后来有专家解释说,因为人家通常只有20%—30%的车在路上跑。
于是想到,2001年去英国作访问学者,租住在一位老太太家里,几个星期下来,从没见老太开过车。到回国那天,老太突然说,我开车送你吧,到门前马路中间停着的一大堆车中开出一辆,就送我去机场了。联想起来,专家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再联想开去,又想到在美国访问时的经历。加利福尼亚的主要公路上,也像“奥运车道”一样留有一条专门车道,这使我很惊讶。一问才知道,这是留给乘坐三人以上的车走的道,不够数要上这条道,那就尽等着挨罚吧。因此,通常在一起上班的人,都是“拼车一族”。大家都有车,但今天坐我的,明天坐你的,后天坐他的,凑够三人,好享受飞驰的“特权”。
当然,中国社会如今还处于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即“有车”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标明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因此,应该把道理说清楚,减少车辆出行,有三大好处:一是减少拥堵,二是保护环境,这两点,奥运期间大家已经有了深刻体会。其三,更主要的是,能源吃紧,石油价格还得涨。有人说,真要与国际接轨,恐怕得十元钱一升油。没办法,这是国际大趋势。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